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课程实施保障机制
来源: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5日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课程实施保障机制




一、学校课程建设目标

以党的十九大、十八届四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教育部关于学生核心品质与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时代的要求,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基本构建起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养成,提供足够时空的奠基终身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践行“为学生终身奠基,让学生终身怀念”的办理念,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终身发展的新中人。

“奠基终身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是整合了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形成新中的学校课程体系,包括国家基础课程,新中基础核心课程,以及新中创新类课程。对新中三类课程,我们确立了不同的课程目标:

国家基础课程就是追求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能新中基础课堂。新中基础核心课程就是为新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必备素养和能力。新中创新类课程就是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素养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原则

★整体性

学校的课程,作为一个整体,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统一目标下,在不同层次要求、侧重上,功能互补递进、合力形成一个整体,要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整体性原则考虑,针对学生特点,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我校的课程就是基于“奠基学生终身发展”大课程观,整合了基础型、拓展型、研究性三类课程,同时融合了德育课程和主题活动。新中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主题班会、社团活动、考试管理等都是课程的一部分。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是为学生成长、成功提供知识和能力准备。我们追求的是所有课程综合效能的最大化。

★多元性

 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凸显个性。这就决定课程结构的多元性。各种类型、模式、周期的课程设计要既能保障学生共同基础的学习,又能满足和促进学生向不同基础上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以及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如:我校国家基础课程着重其校本化实施,既有注重共同基础的13门课程,也有强调多样化个性需要的走班课程;既有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设计的长课时,也有短课时。奠基终身发展的核心课程既有原来意义上基础型课程,还有拓展与研究型课程。而创新类课程则除了原来意义的拓展、研究型课程外,还包含校内外、课内外的理论与学习、跨学科学习等。

★差异性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承认并允许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与能力、潜质发展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一科目课程有不同层次教学内容与要求;在同一领域、模块课程科目中,也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对于高一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我,健康成长”。在课程设置上开齐开足所有基础课程,不过早选科走班,而是打好基础、全面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初、高中内容衔接,并结合学习内容深度与难度的转变,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最适切的学习方法,打好知识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和专业指导,为后续的自我选择做好准备。

对于高二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发展自我,修身扬长”。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科学指导,引导学生合理选科,确立目标,扬长避短,高二年级的基础课程实行部分走班,同时提供丰富的拓展课和研究性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高三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超越自我,砺志成才”。成人仪式和两次高考及诸多的选择,意味着责任与担当,意味着高三学生的成人成才,这也是自我超越的表现。

(二)课程内容

1、国家基础课程

严格执行上海市与国家课程,开齐开足13门课程。

表1.国家基础课程开设情况

学段

开设课程

高一年级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艺术、劳技

高二年级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学科分等级考与合格考。体育、艺术、劳技

高三年级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4门学科等级考。体育、艺术

2、奠基终身的核心课程

包括全时空的德育课程、体育专项化课程、语言类课程和数学类课程4类。

表2.奠基终身的核心课程

类别

具体课程

全时空的德育课程

传统德育课程、学科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课程、人格塑造与素质提升课程

体育专项化课程

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将棋

语言类课程

语文、英语、第二外语(德语、法语、韩语、日语)、趣说汉字、英语竞赛辅导

数学类课程

数学基础课程、数学建模、应用数学竞赛等

 

3、创新类课程

表3.创新类课程

类别

具体课程

素养类创新课程

戏剧欣赏、国画、书法、篆刻、象棋、动漫

科技创新类课程

数学建模、生命科学实验、物理课题研究、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机器人项目、无人机项目、“行走的教室”研究性学习项目

金融类课程

会计精算类、模拟公司经营、股票、基金与银行业务

(三)课程安排

1.国家基础课程课时安排

表4.国家课程课时安排


高一

高二

高三

备注

语文

2长课+2短课

2长课+2短课

4长课+2短课

早读课2

数学

2长课+3短课

2长课+3短课

2长课+5短课


外语

2长课+2短课

2长课+2短课

4长课+2短课

早读课2

物理

1长课+1.5短课

合格考2短课

等级考3短课

4


化学

1长课+1.5短课

合格考2短课

等级考3短课

4


政治

2

合格考2短课

等级考3短课

4


历史

2

合格考2短课

等级考3短课

4


生物

3

4短课



地理

3

4短课



信息技术

2




艺术

1

1

1


体育

1长课时+3短课

1长课时+3短课

2+2

1课时辅导

劳动技术/心理

1/2

1/2


4课时/期中、期末集中实践

德育

周一升旗仪式、1课时班会课/2周、2课时年级大会/月、2课时住校生会/月、周末与假期的社会实践20课时

西藏学生周六上午原则上安排数学、外语为主,语文为辅。高二第二学期周六下午安排地理、生物。高三年级周六下午安排其他等级考科目。其余时间为自修与社团活动。

2.奠基终身的核心课程安排

表5.奠基终身的基础核心课程安排

类别

具体安排

备注

全时空德育课程

Ø  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Ø  班会、年级大会、住校生例会与升旗仪式

Ø  新中大讲堂、军政训练与学农教育

Ø  “新中坚力量”青年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Ø  新中学生节

德育课程贯穿于教育教学与学生成长的全时间空间。具体见每学期的工作安排。

体育与健身类课程

Ø  纳入课表专项化教学

Ø  周五的社团体育展示活动

Ø  双休体育社团(含西藏学生社团)参加市区阳光大联赛活动

Ø  定期举行的新中体育节与新中篮球赛


语言类课程

Ø  纳入课表的语文、英语的基础课程

Ø  周三下午的德语、法语、韩语、日语等听说课程

Ø  新中的语文、英语写作教学(含文学社)

Ø  新中阅读——读书、读人、读世界


数学类课程

Ø  纳入课表的基础课程

Ø  周三下午、双休或寒暑假:数学建模拓展课程、数学应用的研究性课程(参加国际数学建模大赛、参加市级以上的国内应用数学比赛或论文竞赛)

新中数学校本作业的修订;高中数学概念教学难点视频制作;上海市市级课题《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评价研究》的思考探索。

3.新中创新类课程安排

周三下午的拓展课;周二中午的社团活动课;周末及假期的交流比赛。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基础型课程管理

1.夯实教学常规 确保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严格按照《新中高级中学教学常规要求》进行基础型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全程管理。从单纯抓教学结果(学生成绩),转向抓教学全过程的工作质量,重点抓各年级、各学科、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对影响和形成教学质量的每一环节都提出明确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建立覆盖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师教学工作平时、学期和学年评价体系,确保高质量。

2.注重家常课校本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

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学习与研究相结合,专家指导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打造高效能新中育人新课堂。

3.重视作业管理 减负,增效

(1)修订、完善校本作业

采用与目标—教学—反馈相一致的校本作业一直是我们坚持的。但是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全面推进及各层面对减负、增效的要求。对原有学科的校本作业进行删减、整合是必须的。

(2)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辅导

数学学科在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升学考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我们就开始编制数学校本作业,已经实施了3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将平时的作业数字化,用大数据统计功能,让老师和学生更精准地知晓学习中的壁垒、有针对性地自我补偿和辅导,并及时推进巩固,是数学组在校本作业上着力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二)课程整合,实施基础核心课程

新中基础核心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打造的课程,是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性课程有机整合,全方位、立体地来实现。

1.语言类课程

语言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语言类课程包括语文和外语以及文史类的一些课程。

(1)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以“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分类、分阶段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大语文课程。

语文基础课通过探索以学生为本的各模块有效的教法,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主要以阅读为抓手分类、分步开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英语学科

英语学科以英语学科素养为培养目标,建构成以课堂为主题,课外多彩语言活动为辅助的立体语言认知的建构模式。

英语基础型课程中通过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提升英语基础课的效能,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英语基础知识。

基础课教学坚持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

外语拓展课和研究性学习是拓展语言学习的宽度与深度,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渠道。

2.数学类课程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强调严格、严谨、严密与逻辑性。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数学核心课程以《新中高级中学2017-2019年三年行动规划》实施为抓手,一是保证基础课质量。二是科研有成果。三是推进“数学建模”特色项目的开展。

3.体育健身课程

从2006年开始我校开始进行体育专项化改革,2012年我校又成为第一批改革试点校,目前我校的体育专项化课程已成规模,在全市有广泛影响。学校要求体育教研组要在10年体育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围绕学生的核心品质与关键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研究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身心健康、研究体育教育与学生的人格培养等课题。力争在市内外、国内外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

(三)新中创新课程实施

1.拓展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原则

围绕我校“为学生终身奠基,为学生终身怀念”的目标,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出发,结合教师的特长与专业化发展的追求,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力求课程与学生需求之间的适切性,满足学生和教师多样化发展的要求;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的可能,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与此同时,借助上海大学、行健学院、静安区少科站、区域医院等外力,丰富课程类型,培养和提高本校教师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能力,使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设计、实施拓展型课程科目时,做到每一科目都要确定课程目标表述、实施要求、内容设计及课程评价计划。

★教师使用他人书籍作为教材实施拓展型科目的要根据学生情况作校本改造,要有详尽的授课计划与教案,使用自编教材或讲义的要有比较详尽的文本,授课材料须经学校课程发展研究小组审定后实施。

★由于本课程系走班学习,要求任课教师严格点名制度,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严肃性。

★由于本课程系选修实施,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拓展型课程特殊的教学策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不仅注重拓展知识,更注重让学生通过修习过程在思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切实提高。

(3)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每个学期参加限定性拓展课,同时每学期自选一门兴趣类拓展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习志向,在教师指导下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在进行申报时,可浏览《新中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资讯》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也可向有关的老师咨询。

(4)拓展型课程实施流程

拓展型课程实施阶段:

课程申报—— 课程审批——课程立项——学生选科—— 课程学习考查

2.研究型课程的实施

 (1)立足本校探究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专家教师和本校教师的的引导下,让学生从自身的校园生活、家庭环境、社会生活发展中选择研究的专题,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学校、家庭的变化,激发自我实践的愿望,培养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2)小组合作、自主组织分工和互助发展,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3)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教师作引导和指导。注重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活动态度,以“互动探究”为原则,肯定学生的实践过程,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研究的过程,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观察分析、思考写作、与人交往能力及综合学习的素质,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5)研究型课程的开设,要充分体现学校所有教育活动的良好开展,带动和促进学校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如班级的自主管理、学科教学中的课题研究,完善对师生的评价制度等。

(6)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务必注重时空效益。

四、课程评价

(一)对学生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实施课程评价的关键。学校根据“为学生终身奠基,为学生终身怀念”的办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

1、基础型课程

(1)考试

考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考试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方式和组织命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考查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考核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并且不断完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非高考科目,运用观察、交流、测验、自评与互评等不同考核方式组织劳技、艺术和体育等课程的考查。

2、拓展型课程

(1)拓展型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记录。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获得该门课程结业证书。

3、研究型课程

(1)评价内容

对学生,态度 、主动性、创意、协作、完成任务情况和采纳他人意见等。科学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方案的可行等。书面文字材料,原始资料的保存和整理,研究问题的表述,总结等书面材料的质量等。口头报告或答辩、报告的结构、主要观点的突出、对内容的理解、论据的质量、仪态和表达能力等。

(2)评价方式

专家评价,校外研究性导师评价,网上第三方认证。

校内教师评价,校内指导教师对研究性报告予以评价、

自我评价,指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在参与课题探究过程中的态度和成绩作主观性评价,如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自述。

(二)对课程的评价

拓展型课程主要是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拓展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要能反映时代性,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门课程的适切性,除了在前期由课程领导小组论证外,每学期进行学生问卷和部分学生座谈会,由学生进行评价。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继续开设,不适合的课程予以调整。(附3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评价表)

(三)对教师的评价 

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把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实行“以学定教”,即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实效,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继续修订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考核办法,促进教师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学生评价

实行“以学评教”,即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实效,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定性评价。以各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学情反馈为主,在期中、期末考试后,定期组织各个层面的学生反馈,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学过程。另外,也注重听取家长意见,通过积极的家校联动,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定量评价。每学期期末由学校组织的由全体学生参与的对教师的考核为主,共包括14项内容,从课前准备、有无上课迟到,到课堂语言的精练、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讲解是否到位,到课后作业是否批改、讲解以及个别学生的辅导,涵盖了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另外,学生在各项考试中的成绩也是教师考核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这种比较不只是班级与班级间平均分的衡量,更加重视班级本身纵向的变化态势以及班级学生在档次上的变化,力争做到能动态地分析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防止片面化。

2.学校评价:

学校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教师考核评价,通过考核发扬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可贵之处。进一步在形成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理念,提升管理实效。包括教师个人自评及学校各个层面(学校行政领导、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含教学常规落实情况,是否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实际教学效果、是否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及参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3、上级行政部门评价:

主要指市、区教研室对教师的考核,通过平时教研员视导,教师参加市区各类比赛情况及在市、区级各项统考、会考、高考中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测评。

五、课程保障

(一)建立学校课程领导体系

1、校长与分管教学副校长:根据校情顶层设计学校奠基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从理念上引领,指导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及时指出改进方向,确定每学期课程工作重点,并指导课程教学部门开展工作。

2、教学处:对学校制定的课程方案提出建议,具体安排,部署学校奠基终身发展的各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实课程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常规工作;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建设。

3、年级管理小组(由分管校长、年级主任、年级组长组成):随时关注本年级课程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年级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

4、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率先学习研究新的课标和国家课程方案,站在学科教学发展的前沿,深刻领会学校的课程计划,组织好校本研修活动,引领组员认真执行落实学校的课程计划,并把好质量关。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人员保障

根据课程实施需要,配齐配足教师,特别要满足实行选课走班、指导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师资需要。招聘新教师。部分学科教师转变观念,承担一些生涯指导、研究性学习课程,必要时申请聘用具有专业特长的兼职教师。

2.加强校本研修 提高专业能力

学校根据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发展措施。35岁以下青年教师团队,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学校发展与自身成才追求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相结合,达到“合格+传承”的目标。对学科带头人,则要求“把关教育质量,引领教育研究,传承教育智慧”,达到“示范+引领”的目标。而在教研组层面,其职责则是“制定目标,搭设平台,借助外力,教研合一”,达到“研究+推进”的目标。

(三)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1.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整体考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注重实效,用系统观点对教学的模式、手段、组织形式和教师培训、管理理念更新等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考虑。通过具有前瞻性的软硬件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积累数字化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共享辐射;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加强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2.加快图书馆的建设

  新中图书馆的内部改造已初步成形,关键是内部设备设施与软件等的资金投入与配套工作。力争上半年完成图书馆的改造升级的各项工作。目标达到设计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环境舒适温馨的学习新空间。成为师生们与人类知识、文化交流沟通的智慧场,成为新中发展的新亮点,成为师生学习知识的大课堂。

1.完善实验室建设

★基础实验室: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管理;研究教育综合改革下实验室新的教育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保障。

★创新实验室。加快建设创新实验室,为培养全面而又个性的学生提供保障,本学年率先建成数学建模实验室。

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