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施
来源: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8日
我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让学生终身怀念”为办学宗旨,积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条件,发现自我兴趣特长,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从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三年学习,并为未来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帮助学生成人成才,实现自我发展的美好理想。
我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坚持全员参与,把生涯规划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坚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不同年级段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与重点;坚持校本实践,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教育,并将其持续贯穿高中三年教育过程。
主要内容:
(一) 认识自我。
借用成熟的测评工具对学生的人格特征、兴趣偏好、职业倾向等内容进行测试,科学地利用测评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我校多年以来坚持利用心理辅导课指导学生学习并进行“霍兰德职业性格测验”的操作和测评,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向性、职业兴趣、职业性格等心理特点和有关的生理特点,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和职业要求,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现实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特点的专业或职业。
(二) 了解社会。
根据上海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 我校以“一体化”德育为指导思想,横向建立与各种社会资源联动机制,纵向将活动内容与价值引领相互融合,不断地积极尝试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新举措、新方法。“新中坚力量”是我校学生志愿服务队的名称,意思是“今日之学子,明日社会之栋梁”,参加实践服务时孩子们每次都会说:“我是新中坚力量”,以期在一遍又一遍的复述过程中,将新的社会角色和所承载的责任与担当,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我们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树德 修能”课程体系中整体架构。在区校外联、彭浦镇等单位的帮助下,我们开发了闸北史料馆、行健学院等12个社会实践基地,初步形成了社区、家庭、场馆、企业互联互动的协调机制。在内容上,将现有的12个社会实践基地,初步划分为“时代创意、传统文化、职业体验、公民人格”等四大板块,校内研修与校外体验相结合,将课堂延展,帮助学生多渠道了解和体验不同专业和职业特点。
学校还主动利用家长、校友及其他社会力量等资源,积极探索学生生涯体验的多种途径。如:开展了“跟随父母上一天班”活动,让学生通过在父母工作的职业岗位上亲身体验,从而设身处地了解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性质,技能要求,切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辛劳甘苦,为自己未来选择专业和职业提供判断依据。
(三) 学业规划。
学校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结合学业基础,详细制订高中三年学业规划,科学合理地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考科目、层次和进度,统筹安排三年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制订和梳理生涯规划过程中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增加学生执行有效性;收集每位学生的发展规划,并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袋,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规划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从而为下一步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指导。
(四) 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国内外主要高校的专业信息与社会职业需求、了解专业发展趋向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培养专业性向,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适合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了解和体验不同职业特点,丰富职业体验经历的过程中,不断明确学习成长目标,为专业性发展、职业倾向选择提供判断依据;在了解并掌握升学和就业所需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创业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从高一阶段起开设高中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开发合理的课程纲要和校本化教材,注重课程资源的积累;加强学科渗透,学校应将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通过对本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趋势和职业对应等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制定生涯规划;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进行以生涯探索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总结实践经验,撰写实践体会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