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史地组 > 正文
新高考改革下历史学科教学
来源: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7日
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光是纯学习历史知识的学科,它还承载了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任。作为历史学科教育的价值与使命,理应通过教授和学习历史,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发挥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陶冶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理性、智慧、情感和人格等全面和谐发展之目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1、深入理解理念,实现“新旧”角色转换。要通读新高考改革下的各版本教材,重建知识体系。要把握新旧课程及不同的版本的教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比分析编者对某些内容进行增删的原因,从深层次上把握新课程的编写意图,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如新高考改革对中国古代史中的农民起义完全淡化处理。由于历史的原因,旧教材上 “农民起义”这一名称对农民暴力斗争有美化之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认识农民的暴力斗争,客观、恰如其分的定位,这对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有重要作用的。因此这样的淡化处理是恰当的,有些历史知识要补充,但对“农民起义”教师就应该重新审视其存在的价值,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育意图。
2.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但决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地将课标的有关条文照搬过来,只有把“课标”的内容要求变成在教学中可以操作和实施的具体目标,将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标准进行细化、具体化,然后与本主题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从而才可以确定出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实施目标。科学地制订最佳的教学目标,可以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历史“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与落实,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真正由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学习方式上来,具体来看,历史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已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知识应通过更多的参与和体验来获得,学生在参与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一种合作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实行教学民主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于质疑,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这种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主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4.优化教学方法
    有关资料显示,教学方法目前有上百种,如果对其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讲授法、问答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研究法、合作学习法⋯⋯。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教师在施教方法上,应由
单纯讲授法转向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讲授引导应更加精到,面对历史新课程,教师应突出“三讲”:讲线索、讲重难点、讲方法。
5.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这显然不适应现代人材培养的需要。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语言(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因素,生动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到历史情境中去营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气氛。)图片、实物、模型、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等,可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感人,能起到充实内容、再现过程、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拓宽形式、启迪思考、强化重点、点化难点、直观演示、视听等作用,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或氛围中感悟历史,从而达到理解和认知的升华,提高教学效率。
    6.优化课堂训练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离不开训练,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本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训练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的具体内容,真正做到练在根本上,练在关键处;其次,练的内容和难易要适度,过易,学生“吃不饱”,学生训练意识减弱,过难,学生训练积极性下降,所以特别要注意训练的梯度,使学生逐步达到训练的目标;再次,要及时把握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检测出训练目标达到的程度,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保障训练目的的达到。
     总之,有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能获取知识的课堂,也应是学生心智培养、感情升华、品格形成的课堂。还应是老师尽情展示自我的课堂!只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去实践,关注学生作为 “人”的全面成长,尊重并敬畏生命的发展,历史教学的魅力才会得到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会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