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语组 > 正文
新高考背景下的英语教学
来源: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7日

上海英语高考在近二十年历经几次变革,每一次的变革都会引起一次外语教学研究的头脑风暴。尤其是自2017年外语高考改革和新版课程标准成为我国外语教研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从宏观层面上讲,一年两考,难度加大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动机,积极性和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变化,也引起了英语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从微观层面讲,英语高考改革所带来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变化,即完全实现篇章化,新增概要写作和选句填空题型,以及口语成绩计入总分对老师的课堂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呼唤老师更精准把握学习方向,营造有吸引力更高效的教学,迎接新的挑战。
一. 考卷上的风向标
1. 语法由过去的16/150分两个语篇下降到10/140分一个语篇,有明显的弱化趋势,使语法回归于在语言的应用本身,即在阅读和写作中应用中考察,而非考核呆板的教条。
2. 词汇的考核由过去的单句,到篇章的10选9,又到11选10,加大了难度和分数,一如既往地考察词性和词义的多样性;而且几年来对词汇手册中的词汇挖掘更深,似乎故意规避大家一贯重视的词汇,而选择相对不常用或不被重视的词汇。经常出人意料。如2018年春考中考了一个imposing这个词,着实给人一种防不胜防的感觉。给我们所有老师一种词汇手册是一个永远开采挖掘不完的富矿的暗示,值得研究再研究。
3. 完型与阅读保持相对稳定,减少了一道阅读题,但难度又略有上升。除了题材和体裁多样化,在词汇的要求上早已非词汇手册所能涵盖,题目上更是侧重写作目的,文章主题,猜词等总结性或推理性题目。对词汇量和背景知识文化积淀及阅读技巧和策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新增题型----概要写作和选句填空,与主流国际化考试雅思和托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意味着语言的考核强调真实生活中需要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整张考卷由读到写有10篇涉及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组成,摈弃了过去单句考核的碎片化的断章取以义,是对语言更真实的演练,更具实用性。
5. 翻译20分减到15分,更侧重于复杂句式的搭建能力,和词汇应用能力,中英文的俗语表达以及翻译的灵活性,避免直译。如:2018年春考中的翻译题:阅读大量书籍有助于我们的成长。(expose)
6. 口语以10分正式计入总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的口语试题包括朗读句子、情景提问、看图说话、听说结合、简述与问答等题型。就口语考试而言,不管题型和占总分比例是多少,考查的核心始终是学生应用英语这门语言的综合能力,虽然以前也考口语,毕竟纳入总分就凸显了口语的重要性。势必在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分配上做以调整。而且临阵磨枪等功利性行为,如突击做口语套题是不能取得本质性提高的。需在高一开始强化从长计议。一言以蔽之,新高考引入口语考试,也是为了改变应试导向,让外语成为切实可用的语言工具,最终使广大学生终身受益。
随着高考维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加深,高中阶段的外语教学面临很大困难1. 在现有3+3的体制下,学生相对于过去3+1时,投入外语学习的时间减少了。2. 无论是牛津还是新世纪教材都使用了20年,内容陈旧,比如:牛津教材的Virtual Reality的话题已不是什么未来高科技;Gao Qia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zone已不复存在,严重与现实脱离;4. 初高中要求断层严重,高一的要求突然加大,使高一新生深感困难,信心严重受挫;5. 考试难度加大和课时严重不足。 为此,一线英语教师做了很多努力。如,整合教材,拓宽阅读范围,引进阅读材料,和外校加强合作交流,提高指导方法。其中自然少不了练习加量加难,基本形成了全员高三的感觉。高一做高二的材料,高二做高三的,高三做大学的或研究生试题。难度是上去了,但结果一半的学生因为畏难而退缩,对外语失去了斗志和兴趣。教师在课上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灌输得唯恐不够,虽然大家都知道理论的丰满,但更多的是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骨感。面对如此现实,我们急需放缓匆匆的脚步,思考一下未来何去何从!?
二.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1. 核心素养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高考无疑是高中教学的指向标,但究其根本考试形式和政策的变迁都是学习的表象,而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学科素养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人才的培养的基本诉求就是真实信息里,凸现了人格品行和关键理念的表述,以及多元思维,即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情意性思维的教育,体现在外语上的学科素养就是由于学习的基本素质和学习力。即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有这样的思想引领,我们的课堂才能达成学生人格培养的目标。学科成绩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 立足课堂,力争语言学习的知识建构
高考的改革正是基于追求核心素养为总目标,逐渐调整能融合形式。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场就是课堂。优质的教学应当怎样? 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指在提升适应性的“学力”,“CSSC”被视为理想的教学模式。所谓“CSSC”具有四个特征:信息者积极地建构知识与技能的建构性(construction);学习者积极地运用学习方略的“自控性”(self-regulated); 从环境的文化脉络中获得充分理解“情境性”(situated);不是单独活动而是合作展开的活动的“协同性”(collaborative)。这就意味着,实现“课堂革命”-----从“灌输中心的课堂”转向“对话中心的课堂”:是培育新世纪学习者的必然诉求。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基点。
传统课堂是把精力倾注于教材研究,教案编写和提问的研究,授课之后展开教案与提问的验证。这种研究模式是教师教法的研究, 不是信息者学习的研究,是一味追求“知识传递”的“有效,高效的研究”。不是教学实践的研究。而理想的课堂理论经常遭遇到现实评价体系的矛盾。我们往往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除了三维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还有一条是课堂容量是否大,这一条往往限制了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体验认知机会,不得已又回到老路,进行高强度的灌输,看似内容满满的课堂,其实留下了无尽的课后隐患。为达到理想效果,后期不得不通过重复弥补大容量课堂留下的遗憾。我们经常听老师对自己的某堂课讲的非常成功,对自己讲授的过程非常满意,但在课后作业的反馈上没有得到预期效果的抱怨。究其实质,这样的课堂只是老师自我表现的灌输技巧的高超,并没有考虑学习者的感受。是上世纪的传统课堂,是继续转型的课堂。但现实中,一旦老师遵从现代要求,贯彻对话合作性课堂的精神会发现,课堂容量明显减少,一两堂课还好,堂堂如此连教学任务都完不成。我们学校曾经和来自德国的教师上了一堂同课异构的课。所有听课教师都认同德国教师授课形式比较现代理想,课上互动多,合作多,但同时也承认容量却大大不如我们本土老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在中国只能作为示范课表演一下而已,不能成为常态。所以再美好的理论思想也会遭遇现实的尴尬。课堂要做到真正转型,必须体现两个要素。一要课堂气氛是否转变。二要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所谓班级氛围的变革是指走向人性化的理解和相互信赖的班级氛围;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教师并不是全部知识的源泉,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而是采取是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形式。考虑现实高考的衡量体系和现状,实现这个目标还要考虑我国的国情。不如在理论和现实间找个平衡点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我们可以在高密度传统课堂力尽可能加入体验认知的元素显然在有限的课堂是实现不了这么深远的目标的,于是我们可以借助特色作业进行课堂延伸已达到文化实践和渗透。
3. 充分利用一年两考的政策,调整整体与个体策略
自2017年起,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考,考生最多可参加两次,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两次考试,学生又该如何选择?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参加两次外语考试。目的是为了选取最好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哪怕只多了1分、2分,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学生表示,选择考两次,是打算将第一次考试当成练兵,摸清考试题型和内容等,为第二次考试积累经验。但经过2017届的我校的实践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把第一次高考当练兵,在高三上学期没有加大英语学习的力度,第一次高考的态度犹如一次区统考,结果成绩自然平平淡淡。全年级8个班300多个学生只有2位对成绩满意(一位是平时不及格,高考90多分;另一位平时刚及格,高考125分),都属于超常发挥,决定放弃二次高考,下学期转向其它学科学习。其他学生尤其是110-125期间的学生,虽对第一次成绩不满意,但在下学期的学习中并没有信心超越前一次,也没有加大力度学习英语,结果学习中多有犹豫,甚至减小学习力度。结果第二次高考成绩平均分上涨5-6分的情况下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成绩不升反降。这是因这些学生在两次高考态度不明朗,目标不明确,导致没有利用好两次高考机会。因此笔者建议,学生可结合时间、精力、考试成绩等多种因素考虑是否选择参加两考。对于大多数而言,无论从学校的课时安排,还是英语老师的课程复习还是个人目标,从高一开始的学习安排就要把第一次当成考好成绩的主要目标。争取一次成功。下学期可以为转攻其它科目赢得时间。对于成绩不满意的才参加第二次高考以起弥补作用。否则大家都志在第二次,第一次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新形势下的学科建设与队伍培养
(一)学科组特色与成果
新中高级中学英语教研组是一支经验丰富,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的团队,教师无论在年龄上,经验上,合作上都日臻成熟稳健,整体的教学和教研水平在全区名列前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语言规律,注重文化渗透, 以提高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为方向,立足课堂,展望世界,坚定实现跨文化交流的信念,备课全面,上课精彩,复习有效,注重考后分析到位(★见文件包一考试分析包括15-17年5个学期的考试分析),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是一个合作型,学习型,研究型教研团队。
(二)合作与竞争,创新与继承
外语组多年形成三个年级组相对独立又相互合作的工作模式。在三个备课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坚持组内集体备课,指定主发言人,就进度,目标,重点,材料编写及授课方式广泛交流,求同存异,资源共享。多年合作已在牛津教材授课材料方面,包括课文导入,语言点输入,阅读材料,高考词汇的三轮复习卷,语法讲义和同步操练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和材料体系。各年级在新学期的教研会上共同分析得失,向下一个届完成材料交接,并提出各自的修改意见以及对下一届的教学全面介绍一年来的经验教训,以便继续完善改进。目前,全组三个备课组在各自的努力下,博采众长,已完成牛津教材所用词汇,阅读和语法,写作的校本教材,并进行了四次大型修改整合。现在根据各届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新高考的要求依然在不断推陈出新。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三个组在合作中保持竞争态势,争创佳绩。
(三)资深不懈怠,年轻勇创新
外语组的人员构成趋于成熟型, 平均年龄45岁。虽然经验丰富,容易出现老套,不思进取的现象。可贵的是,我们组老教师活力不减当年,不墨守成规,从不满足经验,努力学习新技术,接受新思想,更新知识和理念,大力扶持年轻老师;年轻教师则是虚心求教,思想活跃,敢于尝试新方法,迅速成长,独当一面。形成新老和谐交融的工作氛围。
(四)专家引领,自我提升
为了更多的信息交流,我们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请专家如吴晓英,市教研员汤青,区教研员汤华,高考命题组成员徐子祥老师为我们做导师,做讲座,搞教研,为我们把握方向,带来科研和高考的最新信息。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开拓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并请专家深入课堂,指导课堂教学,为参赛老师指点迷津。组内重视个体成长,利用每次教研会推荐书目,集体学习。大家共同读书,提高人文素养和先进理念。先后读完《高三英语写作讲评课模式高效性探讨》, 《个性化阅读日志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上海高考语法新题型指导—王慧敏》, 《正确处理阅读和词汇的关系》
(五)丰富课程,多彩活动
课堂是学科教育的根本,但文化为背景的语言学习,只在有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等输入是不够的,为此我们除了提高课堂的高效外,举办各种课外活动,使语言多方位的实践机会,如英语演讲赛,英语诗歌及演唱会,开发多种研究型课程和拓展课,如,《不可不知的美国》,《蒲公英广场》,《竞赛提高班》,《英语名著赏析》,《英语电影欣赏》,逐渐相成以文学,文艺为背景的立体语言学习环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文化性。
(六)校际合作,多地联手
外语组一直立足本岗位,放眼全世界,在国际间与德国,日本,法国进行学术交流,国内联系香港,广东,宁夏,内蒙古,山西,四川,浙江,江苏等省。学校间,我们积极到复旦附中,建平中学,敬业中学,市西中学等名校听课评课。曾和兄弟学校宜川中学,市北中学,和洋泾中学进行联考,展开的多渠道信息来源。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七)家常课结合专题研究(★见文件包二家常课,包括2015-2017上五个学期的家常课教案,课件及反思汇总)
从2009年起,学校建立了每学年教研组每人都在校内上一堂公开课的机制,因其宗旨在于提高日常教学,讲求实效,不作秀,故称为家常课。这种全体总动员式的公开课,掀起了组内教研的高潮。我们往往就一个主题展开专题研究,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展示对同一主题的理解与诠释,比如我们对各种课型展开了研究尝试(★文件包三特色课型的研究),对听力课(朱国祥),词汇课(案例1陈小红),阅读课(案例2梁俊芳,浦继红,王慧敏),翻译课(朱艳),写作课(朱艳)等进行了多次多角度尝试和探讨和反思。对高考新题型如summery进行了多体裁展示(梁俊芳)。在课堂设计,课堂实践及课后反思都基于课标,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差异,探索授课新途径为目标,通过课堂展示和课后评课,上课人和听课人都会某些问题产生最新的理解,从这种分享式,探讨式学习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也是一个一年一度的自我反省的好机会。让全组见证了自我的成长进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的特殊读写机能,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情怀(郑运泉,陈润莲,陈译文)。
(八)教研组校本研修情况(研究主题、内容、方式、成果)(★见文件包四教材开发,案例1-6)
1. 经过近二十年牛津教材的教学实践,全组参与几经实践修改,日臻完善,编写成牛津教材全套的词汇材料,每单元包括两篇文章的词汇讲义,词组整合卷,词组考核卷,课文默写卷,翻译练习卷,语法讲义及考察卷,(案例1,见文件包四),高考词汇手册的三轮测试试卷(案例2,见文件包四),语法系列讲义和同步练习与测试卷(案例3,见文件包四),课文同题材阅读材料(案例4,见文件包四),周末作业卷(案例5,见文件包四),及编写中学生英文报的阅读讲义和测试题(案例6,见文件包四)。
2.目前,经过全组征集,就以下论题展开研究探讨,在专家的指导下,希望假以时日,形成理论并再实践验证。
1. 如何把英语学科知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2.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教学介入
3. 英语词汇积累和有效应用的方法探索
4. 怎样帮助英语学习后进学生
5.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7. 如何高效记忆单词
8. 基于通过背课文手段进行有效语言输入的研究
9. 关于多途径的词汇输入和高效词汇检测对策
10. 背单词36计
(九)作业设计及考试命题等方面的研究与成果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很好地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处理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使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学生知识深化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的过程。作业评价力求达到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作业积极性。作业的针对性,高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英语作业通常分为口头作业,包括背诵,口语活动;书面作业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练习和各种订正。本组就作业内容,作业量和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的研究与实践。基本达成以下共识,并撰写调查报告和作业批改要求和建议(★附件一外语组作业现状及改进措施;附件二高中生英语学习规范及指导问卷)
三、期望与发展
1. 对三个年级的工作目标制定
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各年级特点,对教学思想的提升,教材,练习的选择和编撰和高考复习的把握上争取不断进步。
 高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一半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初高中转型
高一的工作重点首先思想引领先行。帮助学生在意志品质,学习方法上适应高中高强度的学习生活,尽快实现学生由依赖式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化。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坚强的学习斗志和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2)、多渠道扩大词汇量,培养建立在理论之上的学习习惯
坚持用英语授课,通过对课本及多种阅读材料的词汇的科学处理,以多种形式扩大词汇量,为日后的阅读提供强大的词汇基础,从而打开更大的外语学习的视野。语法体系的建立主要在高一完成,其中的词性,句法,句子结构,逻辑构成都要在这一阶段严格系统地给学生建立一个理性语音的结构框架,摈弃初中主要以重复性的习得方式,以获得更大量的语言信息。
3)、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贯彻交际性原则, 把教学活化为实际:
a.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
b.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在班级课堂表演。强化巩固课上内容,赋予语言应有的生命力。
c.多鼓励,少批评。为了使学生更爱开口,在练习中,要重视运用鼓励性语言,不断强化学生参加交际的信心。
4)、扩大信息来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包括扩大阅读范围,利用网络,报刊,涉及有关政治、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幽默等多种话题。创意性作业(★附件三创意性作业),如听英语广播、看英语新闻,读名著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的文艺活动,如英语歌比赛,课本剧,诗朗诵等活动营造一个多维的英语学习环境。
5). 及时反馈信息 调整教学环节
在这个敏感的转型期,学生突然面对如此高强度,高难度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注意方式方法,切忌急躁,做到多沟通,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以调整教学节奏方法,力争使每个学生受到重视关怀,避免因畏难情绪,一部分学生掉队。同时严格教学的各个环节,预习—习得—复习—作业—订正。形成一个严而有序的开端。
 高二:激流勇进,全面出击
1).注重课堂实效,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非常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在平时课堂教学和上复习课时,全组都是在统一教学目标和进度的前提下,保证教学质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阅读的训练需把握难度适当,多体裁,多题材输入,辅之以方法的指导。增加对长句,难句和段落总结,篇章中心的概括的辅导训练,与高考的要求接轨。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速度,精讲精练。确保学生在思想上开始重视阅读,保证阅读效率,提高阅读能力。
2).保证词汇量的积累和词汇的深度挖掘
在高一词汇积累的基础上,保持积累速度和量变,高二年级最容易产生学习内容结构性断层现象,关键因素之一是词汇的掌握程度。增加词块积累,更要强化阅读中强化词汇,以读促背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掌握词汇以及词组的用法。向高考词汇要求集中打击力度和频度。
3). 听说读写的全面内容题型与高考要求及形式接轨
以"主题教学"为主线,统一教学目标和重点,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在日常教学中落实语言知识(词汇、语法)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一定的课外拓展稳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基本完成词汇的第一轮复习;精心合理设计高三工作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爆发。
 高三:精雕细琢,系统整合,水到渠成
面对新一轮的高考英语改革,一年两考及题型的改变,对师生都是全新的体验,过去的数据,计划都失去了借鉴的价值,需要重新思考打造梳理。
1)、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全面推进教学。
深入研究命题思路和特点,更加注重了对学科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要求;也遵循了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却又不拘泥于大纲
 2)、夯实基础,发展能力,高效地组织了高考词汇复习。
在理解积累下来的高考核心词汇的基础上,建设性地编写了多词义和多词性的整理练习和测试卷,每周一套,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汇的用法;争取训练到位、熟练运用。此外充分利用试卷和阅读材料来识记和理解词汇,并通过默写检测,提高学生的词汇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将领会性词汇转化为产出性词汇。
3)、以实践原则指导高考复习,强化专题训练,促进能力转化
第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每周练一个专项,由一位老师命题测试巩固卷。同时,根据高考作文中经常出现的话题,组里老师轮流每隔两周编写相关话题的讲义,并安排学生写一篇作文。
认真研读历届二模试题,选出二模当中有代表性,与高考命题思路一致的试题并进行“加工拼组”,第三轮复习开始收集了50篇热点话题短文,让学生每天背诵一定量的范文。每一位老师分工合作,研读教研员推荐的测试与评估试题的每套试题,把握好高考的命题的思路和方向。然后精选出需要学生完成的练习,既减轻学生负担, 又提高复习效率。

2、教学研究
除了严格规范教学常规。包括教案的规范写法(★附件四教案要求),每学年至少开一节公开课,上课不迟到,按要求批改作业,更注重的是教学研究。
1). 统一思想,分享资料
牛津教材一整套授课体系及资料在进二十年间,逐渐完善。在高考改革的形式又在做新一轮调整。在语法理论指导的重点调整及练习题的形式;新增的概要写作指导等等都要做重新的思考打造。
2). 研究教材,开发教材
英语教研组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之路,我们首先在使用的教材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我们使用了精读和泛读两种教材:即牛津课本和上海中学生英语报(英语报已经使用多年,基本形成精泛读两种模式的应用,每周完成一份报纸的阅读已成为我们学生英语学习的日常,老师就没分报纸的特点编撰学习指导和考卷,确保其严肃性,有效性和系统性,已开发成为牛津教材的第二辅助教材,深得师生喜爱,随着各位老师深度解析挖掘利用,效果越来越好)。
3). 专题探讨
教学研究是教研组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一些有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组内公开课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讨论、听课和评课的的同时,也是对自身教学经历的一次历练。此外我们多次请何亚男、徐子翔,吴小英,汤青,汤华等市级特级教师及市区教研员来我校进行指导,在听课的基础上对我们学校英语教师教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 2016.9 徐子祥对2就6届高三解析2015年高考英语的试卷
 2015.9-2016.6区教研员汤华指导高三教学研究一年,主要针对高三的有效复习听力、语法,词汇,翻译教学探讨 、阅读教学探讨 、口语教学探讨、学习困难学生辅导探讨 、英语学习方法指导探讨 、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探讨。
 2016吴小英专家指导家常课,并对以下全组关心的议题展开研究
a. 如何把英语学科知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b.高中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教学介入
c. 英语词汇积累和有效应用的方法探索           d. 怎样帮助英语学习后进学生
e.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f.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g. 如何高效记忆单                 h. 基于通过背课文手段进行有效语言输入的研究
i. 关于多途径的词汇输入和高效词汇检测对策     j. 背单词36计
j. 教研活动指导(分别指导三个年级的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性)
 2017. 3徐子祥指导2017届高三,并提供材料,指导高效使用个别指导(听课,诊断,指导对高考新题型summary进行专题研究。
 201511.9-27    山西省临晋中学教师来校交流。对全组每人展示的一堂课,和对方一节课进行了评课。
 2016.12.12   区公开课  新静安学术季”百名教师教学风采秀展示活动”英语学科专场 The Vincent Van Gogh Exhibition(梁俊芳),全市老师来听评课,市教研员汤青做了总结发言。
3、教师发展
每一次教育思想,教材还是高考政策和题型的变革都是对教育历史的反思,都是一次上上下下的自我否定和提升。如果说教育思想思潮理念是教育家的事,那么教育实践却是一线教师完成的。所以一种变革的成败根本还是来自于教师群体和个体的自我进化。透过高考的改革,尤其这次力度之大,我们得到的启示不仅是加紧研究新增题型的教法,根据语言能力考查分配的比例调整课堂指导的重心,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上来一次重大的洗礼。尽管很多老师已意识到传递知识的知识记忆的主张,把教育简单地归结为一种教化或是“训练”的僵化低效,但仍苦于习惯而无法自拔。所以课堂的转型和教育方向以及一个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每位教师对于课堂世界的洞察,以及对于课堂创造的挑战精神与世界智慧。教师往往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习惯性理念,在新形势下不愿改变,不喜欢尝试新的做法。而教育教学正是呼唤我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接受思考新的理念以适应新的要求。意味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定位,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反思的教育专家。教师不作为课堂统治者,而是课堂引领者的面貌出现,教师不仅是一张考卷的指导者,而是一学生人格形成的塑造者。
教师发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内因和外因两种途径,因此,根据我们教研组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 个体发展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老师,采取阶梯式教师发展模式。要求35岁以下年轻教师每人都要写一份自身发展规划书,其中包括自己对本学科教学的看法,以及5年内的发展规划,希望教研组给予哪些方面的支持等。对40岁左右的老师要求每学期读一本专业书籍,并定期向大家汇报分享。鼓励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参加教学大赛,请专家进行辅导,为教师的个人成长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充分利用师徒结对的机制,分享合作,共同进步。
 团队发展
教研组通过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形成一种研讨氛围,分享最新信息,提出困惑,大家集体思考。利用家常课的听课评课活动,互相促进,鼓励老师参加科研课题,并为之提供帮助,比如提供相关书籍,邀请专家辅导,邀请资深未能教师组成后援团队。在常规教学中,严格各项常规制度,严格教案规格,尤其强调课后记的总结与反思环节,旨在于培养教师的教后的反思总结能力,以提高科研意识。力争创建一个研究能力强,作风严谨,积极向上的团队。
4. 课程建设
 除了常规教学外,先后开发了《空中英语教师》和《上海中学生英语报》两种课外教材,作为牛津教材的辅助教材。多年的实践,做法几经修改,已形成常规程序进入课堂。
 开设拓展课,研究性课程。几年来,力求打造拓展课精品,如《英语名著赏析》,《英语电影欣赏》,《走近美国》等,丰富学生语言文化积淀。
 成立竞赛班。培养各年级的优秀学生,强化英语运用能力,发挥兴趣能力优势,参加竞赛,如科技英语,上外杯等。经过培养,取得好的竞赛成绩,成为英语人才。(★见文件包六竞赛拓展)

5. 多彩活动(★见文件包七多彩活动,包括2015,2017英语晚会资料和2016学生小报作品)

 打造一年一度的英语秀。(以高一高二为主)
每年的12月份都要以年级为单位,在音乐厅举办形式多样的迎新年英语晚会。如配音、朗诵、小品、唱歌等等。此外,不定期地举办英语教学活动月/周。这是其中一次的活动安排:
 每年英语教学活动月;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学术生态,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校园环境。
 板报,英语小报展
 快乐英语,魅力英语学生英语读书汇报会
6. 师生交流,学情反馈
每学期有英语学科学情调查问卷(★见文件包八学情调查,包括2015-2017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及教师教学调查问卷),增加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高一有一年一度的初始学法指导(★见附件五高一英语学法指导),做好帮助学生迈好高中英语学习的第一步的思想引领。

总之,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从根本上讲,不是每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每一间教室,而是整个学校;不是每一所学校,而是整个社会文化。实现新世纪的教学变革是文化性的实践,不要急于求成。我们面对的是异常漫长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