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化组 > 正文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来源: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7日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经历了新高考第一轮的化学等级考,从迷茫、困惑、抱怨到有一定的感触,下面谈谈改革三年多来的感受和采取的策略。
一、高考改革的背景:
这次高考改革的大背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基本出发点。上海高考以往是“3+1”模式,各科都是150分,新高考改革后上海化学等级考试实行70分总分,考试时间为1小时,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选择加试科目的时候从一门增加到三门,鉴于高校招生专业对考生的要求,学生三门的选考科目基本是文理兼备,这也符合高考改革的初衷,即要培养全面发展、文理兼通的人才。
我校第一轮化学等级考选考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67%左右,相比我校以往加试化学科目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35%左右,上升了不少。学生群体偏大,学生对于化学的接受水平也普遍下降。高一高二的周课时减少到2~3节课,高三的周课时减少到每班4课时,与以往的高三加试课相比周课时数减少一半,甚至更多,但是考察的内容相比以往删减得不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调整意见明确删除的只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i”、“硝酸工业及原理”、“氯碱工业和电解池的改进”、“镀锌铁皮锌厚度测定”、“氨基与羧基”。高一高二的教学以合格考为目标,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还勉强,但是高三时间紧、内容多,又是第一轮的等级考,在等级考样卷没有见到,考试的具体的细则没有出台之前,谁也不敢讲少讲简单,大家都是摸索前进,在前进中不断调整,在教学中难免会抱怨。面对新高考我们也要转变思路进行学科教学改革,下面谈谈一些心得体会,需要改进的措施。
二、抓住核心知识的有效教学
新高考学生要选考三门,这三门学科的老师若不做教学策略上的调整,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化学作为等级考的要求是介于高考和学业水平考之间,考察的应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知识的整合,避免零碎化的教学。
核心知识的系统化、立体化
化学学科知识分成几大体系,但是知识还是比较零散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所学的知识前讲后忘,其实在这背后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在于习得孤寡的、碎片的、僵化的、垄断的知识,而在与构建通用的、综合的、无界的、分享的知识”。我们要注重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化学核心能力和化学素养的生成,重视学生化学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有些知识看似是零散的孤立的,我们可以有心的将孤立的知识整合起来,摸索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教学会更有效,上一轮的教学中我们实践的少,这一轮的教学中尝试着实施,既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又可以培养启发学生去探寻规律,发现化学学科的内在之美。
    高一、高二的教学知识还不全面,讲授知识的时候注意前后的关联和贯通,如在讲到第三章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可以紧密联系第一章的内容,但不适宜把第一章和第三章联合起来讲课,我们曾经在14界学生中尝试把高一化学第一章和第三章联合起来教学,把第7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放在之后的教学,学生也能接受,但是学生还没有建立一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基础,对于理解知识缺乏事实基础,效果不是那么好。对于高三等级考的教学,可以将知识串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立体化。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化学键和晶体、元素周期律可以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基本概念的结构观念、微粒观念,可以进行主题单元设计,教学中的单元是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所构成的教材与经验的模块或单位。进行主题单元设计建立核心知识体系,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综合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领悟知识的本质和内涵。核心知识的系统化立体化这一方式值得尝试,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可以在新一轮的教学中推进实施。
三、作业的有效性是配合课堂知识落实的有力手段
高考改革化学的内容删减不多,内容多、任务重。以往高考复习有一轮、二轮、三轮,现在别说三轮连第一轮也未必有时间,不过整个区乃至整个市都是这样的局面。所以老师一定要静下心来,不急不燥、不埋怨,想出应对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的效率是关键,那么精心编制校本作业是重中之重。
我们的时间紧张,所以编制的校本作业有核心知识点的突破,并不是面面俱到,同时对学生要有一定的估计,对于学生易错容易搞混淆的知识点,重点突击。编制的校本作业如何使课堂更高效,确实也值得思考。我们可以有知识梳理型+例题+课后习题,这种模式我们用得最多的,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往往知识梳理那一块内容太多,没有太多的针对性,可以删减或者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核心知识梳理,这就要对学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每个班每个个体都有不同情况,前期的排摸工作特别重要。在使用校本作业的过程中,我们觉得案例型的校本作业也是不错,但是案例型的校本作业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多动脑筋,例如在讲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的时候,可以把速率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都编制在一道例题中,确实需要花功夫。例如:在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气体A和10mol气体B,发生反应:A(g) + 2B(g)  2C(g) + Q(Q>0),2min末时,测得剩余1mol气体A,3min时该反应达到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B)=        
(梳理时教师追问v(A):v(B):v(C)=      )
2.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梳理时进行拓展)
3.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
(1)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C平衡百分含量         ;
(梳理时教师追问原因是什么,介绍v-t图)
(2)减小压强,化学反应速率         ,C平衡百分含量         ;
(梳理时教师追问原因是什么,学生应用v-t图)
(3)反应中不断移走C, 化学反应速率         ,A的转化率         ;
(梳理时,学生自己完整解释原因)
(4)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         ,C平衡百分含量         ;
(梳理时,学生自己完整解释原因)
校本作业也可以采用课前测+知识梳理+例题+习题模式,课前测有一定的可变性,教师要在课前测以后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个对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比较高。

 

 

例如:高一化学 7.1 电解质的电离  课堂小练习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1.  A.SO2      B.C2H5OH     C.Na      D.CH3COONH4
2. 下列三种化合物由左到右是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HCl 、CaCO3 、SO2      
B.HClO4、H2S 、C2H5OH
  C.KNO3、 CH3COOH 、NH3·H2O   
D.BaSO4 、H3PO4 、H2O
3.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OH →Na++O2-+ H+                
B.H2O →H+ +OH-
C.HClO ClO-+ H+                             
D.CH3COONH4 CH3COO- + NH4+
4. 只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强电解质是(    )
  A.NaOH     B.SO2      C.HCl      D.CH3COOH
5.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H3CO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H3﹒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H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铜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钙溶液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钙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氨水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共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湿法炼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氯气通入氢氧化钠化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上大约花10分钟时间,检测学生对于学过的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
课后习题总体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试题要规避一些偏题、怪题,不要设计那些陷阱题,那些和化学学科核心知识没有关系的计算题,计算技巧的计算题可以不涉及,学生能应用最基本的化学计算就可以了,如简单的化学式计算,根据方程式系数进行的运算等。
四、高效的课堂是有力的保证
1.课堂的设计形式应多样化
新的高考改革以后,化学的课堂如果还是一成不变,首先知识内容很难在课堂上完成,更别说吸引学生的兴趣了,所以我们的课堂必须有所改变,要勇于尝试,现在我们的胆子还不够大,思想还不够活,多尝试适合教材内容的多种风格的课堂设计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也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例如:可以对相类似知识的整合,或者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原理,例如原电池和电解池可以整合对照比较授课,同时也可以采取学生实验的方式去验证原理帮助加深印象。有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习得,可以改变授课方式,例如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解决学生的一些困惑就可以了。例如区学科带头人徐清明开了一节家常课很好地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
案例见附件:
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素材进行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当然采用这种方式授课得选择适合的内容。
总之,课堂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更好适应新的发展。
2.问题的合理设计是课堂有效实施的关键
高效的课堂需要课前把“三维目标”恰当设计,目标要恰当,线索要清晰,结构布局合理,作为高三的复习课过程与方法作为重点维度。我们认为一堂课抓住问题,突出重点是有效课堂的关键的技术手段。高三等级考班级加三科目上课的时候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选科要求,上课的形式多样化,主要有合班、走班这两种形式,学生的层次不尽相同,课堂的展开兼顾性不够,因此在等级考的教学班中应采取分层教学,在复习课堂的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的设计显得很重要。问题的设计突出层次,突出核心,突出重难点,教师在课上主导,引领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总结和感悟。例如:谢芳老师的家常课  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实验设计  每一个例题设计了关键性的问题,直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思维的模糊点、易错点等。案例见附件:
例如:沈黎花老师的家常课共价键,学生对于共价单质、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原子晶体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分辨不清,设计了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这些易混淆点。
(1)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2)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3)在气态单质分子里一定有共价键吗?
(4)CO22分子间连接的短棍是化学键吗?(展示二氧化碳分子立体结构模型)
(5)分子间作用力有化学键强烈吗?等
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认真分析教材,不断地根据书本知识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传授的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高效的教学问题设计应具有合适的梯度,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化整为零,化简为易的方法,把一些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度。既用“问题组”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使他们深刻理解有关知识。
五、设计的作业应多形式
作业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化学学科主要是以校本作业的形式,考察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的听课效率,主要是知识技能型作业为主。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主要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本,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以校本作业为主的前提下,能够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可以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也能动动手,体验一下化学的魅力。如在学到漂粉精的漂白效果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家去做做退色灵等一系列的家庭小实验。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开放性作业一般是将教师统一布置的作业变为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综上所述,新高考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都要进行一定的改变,教师要一直探寻高效的教学模式,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战胜比学习压力、课时压力、高考压力更大更艰难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