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体活动 > 正文
2015学生节课本剧周发言稿
来源: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8日

各位老师同学早上好,我是12届的毕业生张馨玮,曾经是团委学生会宣传部的部员,现在在上海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四就读,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从高中毕业后的这段时间,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些小故事。
昨天看到冯学弟发给我的主持稿时我正好在和朋友写推送,SMG优秀实习、直研,两个抬头让朋友瞄到,开着玩笑和我说,呀听上去好像真的好厉害,我和她打着哈哈说,你要去努力了也就有了,她摇着头说,谁要像你天天都有事情可以忙。
忙,这是我大学生活贯穿始终的词汇,大一的时候为学业忙,当时的我对编导具体是做什么的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但心里觉得应该类似在高中时参加的课本剧编排以及在各种大型活动时做的幕后工作相差不远,恰恰这都是我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传媒圈看上去是闪闪发光的,所以从大一开始就对自己的专业有着异常高的好奇心。
觉得什么都有趣极了,摄影摄像导演灯光,每一样都是曾经在高中阶段看到过的工种,但更专业的学习让我从原来只是感兴趣,到认真得去研究怎么把片子拍好,怎么搭建一个好的剧本框架。与其他专业学习中最大的不同,就是编导的专业课程里很多作业是要几个人通力完成的,大家一起想剧本,画镜头脚本,设计服化,其乐融融的氛围很像在高中的课本剧大赛前夕和班级里的同学一起编剧本,排练时大家出谋划策的场景,于是对这个专业包括这个行业更加得好奇和神往,有好几个想去做的职业,但具体要去做什么,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一方面我很喜欢我的专业但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学生时代一定不一样,那时候我还会喜欢么?另一方面周围对这个专业很难找工作的言论也一直困扰着我。
所以我决定去尝试,在我有时间,能够尝试的时候,去所有我喜欢的,有兴趣的岗位去看一看,真实的它们是什么样子,再去决定四年后我要做什么,因为,不是亲身经历的事情都不足以作为做决定时的判断标准。
我是个想到什么就会去做的人,因为我觉得在自己可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去追逐去努力去付出,即使结局并没有得到,但也不会存在后悔,可以坦然得去接受自己应得的,在不能选择的时候,把自己得到的,变成自己所爱的。
所以在大一升大二的暑假,我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去面试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实习,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组的后期剪辑助理,也是比较幸运,他们正在微博上找大三大四的免费实习生,可能因为没有报酬,可能这个栏目组的后期团队并不隶属SMG,所以我就有了我的第一份实习工作。想象中后期剪辑是一个太好的工作,不用风吹日晒,敲几下手指几个剪接一段影片就完成了,可真的轮到自己,又是另一回事。要一遍一遍得帮剪辑师去看大量的素材,把符合当期内容的镜头段落全部标注剪辑出来,往往一段素材来回倒了数遍看到反感可还是得坚持下去,否则大肚子的带教老师就威胁说要亲自上阵,吓得立马继续看。
两个月的实习结束,发现原来熬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习惯之后回头去看,发现所谓的过不去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大二那年更是忙碌,专业课的内容从小打小闹已经变成了每个小组每周要上交一部完整的片子的强度,甚至有几周几门课撞车,一周里要出三部不同主题类型的片子,很多时候一周里只有周四交完片的晚上是可以睡个好觉,其他每一天的夜晚不是拍片就是剪片,身体的疲惫和创意的枯竭对制作热情的打击是致命的,更要命的是,即使是辛辛苦苦熬出来的片子也很可能得到老师劈头盖脸的否定,被一次次打回重来,原本团队的激情也消磨殆尽,剩下的只有对自己想法的怀疑和犹疑,但日子不会因为你的犹疑而停止,片子更不会因为你拍不好就可以不拍了,既然选择了这个方向,就不管路有多远,一遍遍磨片的痛苦反而在最终片子终于通过时的那一刻变成成就感数百万倍得获得,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抵住磨砺的经历,让我在面对之后的重压时趋向接受压力承担责任。
更激起我对想要去看一看的媒体行业的好奇,于是在寒假里在朋友的推荐下去新娱乐频道的推广部做实习,接触了新媒体以及宣发这块的工作,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走进传说中的电视台,紧张快节奏的生活强度是我没有料到的,因为媒体人的光鲜亮丽让我会幻想他们的工作环境,然而现实是从早到晚抱着电脑不停得在任何地方写文案或校对邮件,在地铁上,在课堂里,在凌晨三点室友呼呼大睡的寝室里,在朋友庆生众人欢庆K歌的包厢里,在任何你能想到和不能想到的场景,随时待命,要记住负责的区块每个记者的名字联系方式甚至深挖彼此间关系的好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疏漏立马会收到对方给领导对自己的投诉,没有任何借口和权力,只能挨着批打着报告,看着自己小心翼翼做的努力付之一炬,工作内容琐碎到要去核对清每个人的机票拼音起飞落地时间,即使是个实习也要做好面对各种状况的预案。
虽然只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却对我自己的生活方式影响很大,我从走到哪儿算哪儿开始习惯去做一个规划和预案,以最好的心态,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是这份经历教给我的。
你永远不知道你现在正在做的这些会给你的生活带去什么,可能很好可能很坏,可如果分外努力也没有得到的话千万别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因为能量守恒,所以生活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补偿你,以你想不到的形式改变你的人生。
我会这样说是因为在之后的那个学期,我一边应付繁重的学业,一边参与导师自己的纪录片制作,另外还应承下做长江迷笛音乐节志愿者领队,那个四月我的生活变得异常惨烈,除了应付课程里的拍片作业,我每天要在各种课的空隙去把今天的迷笛推送编辑好,在连得到网的时候及时发送,争分夺秒得核对公邮里数百封的志愿者简历,并按标准分类录入,下午课一结束立马冲到导师的工作室开始纪录片的制作,往往从下午四五点开始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有时索性到第二天清晨,然后在回校的出租车上昏昏欲睡得靠着电脑的电量憋出一篇迷笛的宣传故事,然后再一次重复,撑不住的时候就躲在人堆里睡个觉,即使这么认真这么努力还是会在想不出配音稿的时候无数遍怀疑自己的能力,承认自己的平庸,反问自己这样做除了把自己对喜欢事物的幻想泯灭掉外还剩什么。如果是曾经的我大概会因为受不住压力而奔溃,但之前磨砺出来的抗压能力让我能去承担更多的责任,不因为失败就停下脚步,坚持的结果是我们的纪录片《丈量亚洲的脚步》在香港电视台播出受到好评并被推荐到海外市场,迷笛音乐节的志愿者宣传招募任务也有始有终得完成,更因为这次的经历,幸运得得到了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的参赛资格,而参赛作品《西安的日与夜》也拿到了全国二等奖,一时风头无二。
在所有人觉得我一定会选择纪录片方向读下去,要么跟组拍摄要么研究内容理论的时候,我跑去了台湾交换学习有关电视节目渠道的理论。
台湾的半年学习让我从一个埋头去做内容,好不容易摸到门路的人跳出了那个圈子,更因为在那边遇到的人让原来觉得自己已经不错的我再一次觉得自己太弱了,上课的老师里随便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头可能有着斯坦福和耶鲁的硕博学位,时常翘课,上课内容有一半在扯笑话的老师的另一个职位是台湾东森电视台的台长,而和你一起来交换读书的别的学校的大陆学生不是大三就已经稳拿阿里巴巴OFFER,就是凭着一篇知乎文就拿下凤凰卫视新媒体部正职的人,要么是曾经某日报的首席记者解甲归田重拾课本,或是本硕七年里拿了四十个大大小小视频类奖项的人。他们的成就和经历让我知道原来这个领域我的同龄里早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们的努力和才华也让我明白自己要做的还有太多,自己还差得远。
所以从台北回来的第二周我就再一次走上了我的实习路,也就是学弟说的在上海早晨,一个上海的老牌新闻栏目里,做实习编导。日子过得异常痛苦,每日的工作时长超过15个小时,不是在加班写稿就是在赶采访赶交片,过年期间加班到大年夜早上的凌晨三点,年初五还没过完就回单位加班,连今年的生日都是请了一小时的假在电视台门口和爸妈吃了个简餐,然后回台加班,比所有的实习生都苦都累,常常一个人看着走完的办公室默默码字,或是不停得暗示自己不要去看那一个个黑洞洞的剪辑室门,独自走过一整个走廊,而忙碌的工作却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他们觉得实习生尽义务就行,这么拼的都是傻子,解释不上几句就委屈得痛哭流涕,原本的好奇更是一点不剩,但自己就和自己赌气,一定一定要撑下去,撑到自己并不需要把编导当做最好的出路为止,就这样几乎可以说是“挨”过了八个月直到我直研的名额确定,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反复重写重编到破例让我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独自带着摄像外出采访新闻,编辑出片,到每周都有我的片子播出。我的收获远比我的付出要值得。选择读研后跑去和领导请辞,即使当时领导已经确定得给我放话说大四毕业一定会把我留在电视台。但我想我想要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单纯做内容的编导职位,既然有选择就要再去试试看其他可能,既然有了新的方向,就不要管路有多远。
最后,作为今天的结尾,有段我很喜欢的话,和大家分享:
人的一生会长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祝各位这周愉快,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