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网聚合力,共育新中坚力量
来源: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5日

 

网聚合力,共育新中坚力量


新中高级中学



“新中坚力量”是我校志愿者服务队名号,意思是“今日之学子,明日社会之栋梁”,参加实践服务时孩子们每次都会说:“我是新中坚力量”。让他们在一遍又一遍重复过程中,将新的社会角色和其中所承载的责任与担当,内化于心,从而外显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我校始终把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上海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自五月起我校积极行动,尝试和探索高中生社会实践新举措、新方法。主要思考与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勇于担当,做好社会资源整合的枢纽。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岗位不够。300多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往的服务点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区校外联、彭浦镇、区文化局、第十人民医院、申通地铁等单位的帮助下,我们开发了闸北史料馆、行健学院等12个社会实践基地。在各界关心下,已初步形成了社区、家庭、场馆、相关企事业单位互联互动的协调机制。在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学校要积极做好资源整合的枢纽,将学生需求、资源开发、协调整合、过程管理通盘考虑,让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优化载体,让实践活动打动学生心灵。我们遇到的第二关,是如何让社会实践让学生动情入心。这是为了配合文明城区创建主题宣传,而创作的20幅绘画作品之一,现在布置在大宁社区久光百货的在建工地。这个实践项目将创城、志愿者服务、高中艺术课程等元素整合。作者小陈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画会被展出,真是个奇迹。更喜欢创作过程,老师、同学、父母、行人连社区的保安都来关心这幅画,那种力量像滚雪球似的,不断积聚,激动而温暖。每次路过,我觉得自己不再是这个社区的旁观者,而是守护者……

三、形成体系,构建校内校外统一大课程。实践证明,如果活动是碎片状,哪怕再好的活动都难以对学生产生持续长久的影响。我校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树德 修能”课程体系中整体架构。将现有的12个社会实践基地,初步划分为“时代创意、传统文化、职业体验、公民人格”等四大板块,校内研修,校外体验相结合,将课堂延展,充分拓展“新中坚力量”的视角,寻找教育的本源。例如:这是“新中坚力量”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海龙先生工作室,协助陈大师《中国上下五千年》制作拓本,并对参观者宣讲。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既要有历史知识储备,又要了解传统工艺,更要有担当传统文化传播志愿者的热诚。经过此次的合作,学校和陈大师达成共识,应该把选修课、社团、专题讲座、社会实践有机整合,吸引一批学生校内研修,校外实践,相信经过高中三年,他们真正成为传统工艺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且行且思,建立高品质的学生志愿者活动项目,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离不开师生的努力,“新中坚力量”在社会各界的的关爱下,凝聚着更大更强的力量,必将焕发出更闪亮的风采。